雖然奧運延期和空場讓東道主日本經濟損失慘重,疫情防控的問題也依舊無法解決,但今年的奧運會應用了眾多前沿科技,更是奧運史上的“數字化之最”。
從氫能源電動車,到瓦楞紙材料的紙板床;從助力外骨骼設備,到電子垃圾制作的奧運獎牌;從3D運動員跟蹤技術,到可以回收利用的木板結構……
也許,東京奧運有很多不盡如人意之地,但是各種科技創新仍讓這場世界性的體育盛事大放異彩。
機器人服務隊
奧運會是彰顯國家實力難得的機會,日本作為世界上機器人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,自然得大肆秀一秀肌肉。
東京奧組委在2019年發布《東京奧運會機器人計劃》,委托松下、豐田等公司生產一批機器人及外骨骼設備,組建一支服務隊伍,投入到奧運會的日常運營中。
機器人根據用途不同,分為服務機器人、警衛機器人、隨身機器人等不同類別。
可以替運動員游客們做扛行李、送快遞、撿垃圾等粗重活,又或者巡邏檢查、緊急支援等維護會場治安的工作,活像一個個小管家。
在疫情嚴峻的大環境里,投入機器人到日常服務中是個非常贊的做法,減少人員接觸頻率降低感染幾率,大大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,一舉兩得。
現在日本已經在東京臺場附近建立特殊的“奧運村”,接待運動員、來客嘉賓們。
不同于其他國家的奧運村,日本奧運村里的大部分工作被機器人包攬,可以為我們提供翻譯、導航、叫車等服務。
人工智能
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將采用人工智能面部識別系統。該系統將用于識別超過30萬參加奧運會的人員,包括運動員、志愿者、媒體和其他工作人員。這也是首次在奧運會上使用人臉識別技術。
而在運動員表現呈現方面,科技同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據日本NHK報道,國際體操聯合會決定引進運用AI技術的打分輔助系統。該系統通過向選手的身體及其周邊200萬處投射紅外線,追蹤選手的動作,并且實時轉換成三維立體圖像。
根據圖像,AI對于身體的旋轉和扭動等動作做出分析,結合過去的表演數據,遵照打分標準,判斷技術的完成度。
田徑比賽中,轉播將采用3D運動員追蹤技術。如此一來,轉播畫面中運動員背后可以出現一條彩色軌跡,顯示賽道上不同位置的速度。
3D打印
東京奧運的98座頒獎臺共由24.5噸的回收塑料加工,以工業FFF 3D打印機制作成最終設計。設計師Asao Tokolo以奧運會徽為設計理念,以鉆石的形狀為基礎。每個立方體的重量只有1.5公斤(約3磅)。
根據東京奧運官方網站,如賽事舉辦,該領獎臺將用于奧運會和殘奧會。另外,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銅牌、銀牌和金牌也是由電子廢物制成的。
據介紹,該領獎臺的理念是:可持續、3D打印、回收、再利用。因此賽事結束后,寶潔公司計劃將這些塑料再次回收,作為寶潔公司的產品包裝賦予它們第三次生命。而設計師團隊希望將領獎臺的一些部件作為展示用,甚至是重新制作。
除了上述這些,東京奧運還運用了一大批AI、通信以及智能制造的黑科技,最大程度地保留這場盛會應該呈現出來的盛大、熱鬧和精彩。
讓我們盡情享受由科技帶來的便捷和創新體驗,繼續為在東京征戰的中國奧運健兒加油助威!